首页 > 经典阅读 >
红色基因 | 《福建红色文化读本》(大学版)第4期:红土地燃起燎原星火之“分田分地正忙”
发布日期:2022-03-17 20:05:00
  八七会议后,受中共中央委托,共产党员陈明和陈昭礼等先后从武汉回福建重建闽南、闽北党组织,传达贯彻八七会议精神,恢复与发展工农运动。1927年9月初,南昌起义主力部队从长汀入闽,途径上杭、永定、平和、武平等地,前后历时一个多月。随军入闽的主要领导人有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刘伯承、陈毅、彭湃、李立三、郭沫若、谭平山等。南昌起义军入闽,鼓舞和推动了正在兴起的福建土地革命。
(一)五大暴动掀开福建土地革命序幕
  南昌起义军每到一地,都及时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精神传达给各地党组织和广大群众,并开展建党工作,为福建播下了革命火种。八七会议指出中国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根据八七会议精神,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和福建各地方党组织积极谋划,先后发动了后田暴动、平和暴动、蛟洋暴动、永定暴动、崇浦暴动等五大暴动。这些暴动成为中共福建党组织自觉担负起斗争责任、领导广大群众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序曲。
  后田暴动:1928年3月4日,郭滴人、邓子恢等在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后田村领导了威震闽西的后田暴动,提出烧田契、不交租、分田地的战斗口号,把没收的1000余桶粮食分给贫苦农民,用缴获的武器组织了一支几十人的游击队。后田暴动后马上开展土地革命,实现了闽西人民千百年来的梦想。后田暴动创造了福建革命史上的“五个第一”:打响福建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建立闽西第一支红色武装;成立福建省最早的农民党支部———中共后田支部;培养福建省第一位农民党员和第一位农村女党员;成为全国开展保田斗争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暴动分田后,邓子恢等领导广大贫苦农民坚持武装斗争,保卫土地革命胜利果实,在新罗、永定13万人口的广大地区,有20多万亩土地一直保留在农民手中,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罕见奇迹。后田暴动是福建人民武装斗争的开始,特别是组织红色游击队,为中央苏区的建立打下基础。

 
后田暴动旧址
 
  平和暴动:1928年3月8日,在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和中共平和临时县委书记朱积垒的领导下,平和县农民在永定和广东饶平、大埔等地农民武装的配合下,发起平和暴动,一举攻占县城九峰镇,上演了福建农民夺取政权的第一幕,标志着福建从此走上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建立根据地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新阶段。
  蛟洋暴动:1928年6月25日,面对军阀郭凤鸣发动的进攻,邓子恢和傅柏翠等集合上杭县蛟洋农民自卫军2000多人,用土炮土枪奋勇反击,举起了武装暴动的大旗。由于敌强我弱、火力不继,蛟洋暴动当天下午,傅柏翠率蛟洋农民军退入山中。国民党军进入蛟洋后,烧毁房屋、抓捕群众。暴动失败后,农民武装继续辗转开展游击战。7月下旬,暴动队伍奉命开赴永定,整编为红七军十七师第55团,相继参加支援永定暴动、攻打龙岩白土和县城等战役。傅柏翠部利用家乡条件发展游击战,不断打击敌人,壮大自己,终于逼走了敌人,到11月间完全收复被敌占据数月的蛟洋。
  永定暴动:1928年6月29日,由张鼎丞、阮山、卢肇西等领导的永定暴动正式打响。暴动队伍攻进永定县城,捣毁了县衙门。1928年7月,福建省第一个工农红军营在金砂乡金谷寺成立,张鼎丞任营长,邓子恢任党代表,这是福建第一支以“红军”命名的革命武装。8月,中共闽西党组织在金谷寺正式成立福建省第一个红色政权———溪南区苏维埃政府。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永定13个乡完成了分田工作。永定暴动是福建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群众性武装暴动,将福建的革命斗争推进到创立苏维埃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新阶段。
 
永定暴动中的红军标语
 
  崇浦暴动:中共崇安县委于1928年9月和1929年1月,在崇浦边界先后发动了两次崇安浦城农民武装暴动,打响了闽北人民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8年9月28日,县委书记徐履峻率领20多人冲进民愤最大的日本买办牛焕书松木厂办事处,擒获松木厂经理陈光盛。10月1日,崇安县委在上梅召开有4000多人参加的暴动大会,宣布暴动纲领,号召工农群众参加武装组织,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平田废债。但是在敌人的猛烈反扑中,崇安县委书记徐履峻壮烈牺牲,第一次上梅暴动受挫。之后,派驻崇安指导工作的中共福州市委书记杨峻德、新任崇安县委书记陈耿总结第一次暴动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再次暴动的行动纲领和计划。1929年1月29日,以上梅为中心的崇浦农民暴动再次打响,近百个村庄挂起革命红旗,第二次暴动获得成功。崇浦暴动后中国共产党在闽赣边创建了闽北红军和闽北革命根据地,拉开了轰轰烈烈的闽北土地革命的序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形成奠定重要基础。
(二)第一套红军军服在长汀诞生
  红四军自创建以来,长期处于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无法大量生产军服,只能穿缴获的敌军军服和沿途打土豪得到的衣服,有穿工人、农民服装的,也有穿土豪长袍马褂的,部队服装各式各样,着装相当混乱。同时,大部分服装已很破旧,几乎到了衣不遮体的地步。为便于作战和管理,统一部队服装十分必要。
 
第一套红军军服
 
  1929年3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赣南进入闽西解放汀州城,成立中央苏区第一个红色县级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当时闽粤边重镇长汀县城物产丰富,商贾云集,手工作坊遍布城乡,有“小上海”之称。红四军进入长汀后,在当地开展斗地主、打土豪等运动,很快筹款5万元。对于红军来说,这是一笔巨款,但如何利用这笔钱,大家意见不一。前委书记毛泽东提出,利用这些军饷和长汀良好的缝纫、印染条件,赶制4000套军装。军服款式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和列宁戴过的八角帽式样进行缝制,新军服为灰蓝色(深灰色)布质,帽子为有沿的大八角帽(列宁帽),上缀一颗布质红五星帽徽;上衣为中山装式,开襟,衣前和衣侧有4个口袋,领口佩缀红领章,领子上绣一圈黑边;裤子为普通样式,配绑腿。红四军战士穿上新军装,士气大增,在南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以整齐威武的军容接受毛泽东、朱德、陈毅等检阅。这是红军首次在一个军的范围内有了统一的服装。
(三)从“抽多补少”到“抽肥补瘦”
  1929年7月,中共闽西苏维埃政府在龙岩成立,标志着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随着军事斗争的胜利与各级红色政权的建立,闽西苏区迅速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
  同年7月20日,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杭县蛟洋文昌阁召开,这是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毛泽东、邓子恢、张鼎丞等认真总结闽西革命斗争的经验,通过《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政治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等5项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即闽西土地法)是在中共六大的土地政策和《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的。与党之前所制定的几个土地法相比,闽西土地法主要贡献在于:一是区别对待大小地主和富农,只没收富农多余的土地,不过重“打击富农”;二是土地分配方法以原耕为基础,“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三是“对城乡小商人绝对不要没收商店、焚烧账簿和废除账目”;四是明确规定在乡的地主“将酌量分与田地”。闽西土地法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土地政策,不仅为闽西土地革命的胜利提供可靠保证,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正确路线的最终形成积累了宝贵经验。闽西党组织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约有80多万贫苦农民分得土地。
 
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上杭蛟洋文昌阁
 
  同年10月,蒋桂战争再次爆发,朱毛红军第三次入闽,攻占上杭。至此,闽西革命根据地已拥有长汀、上杭、连城、永定、龙岩、武平、宁洋、漳平等地,数百里区域内近百万人民获得解放,根据地各县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毛泽东为红四军这次入闽取得的胜利所振奋,激动之余挥笔写下《清平乐·蒋桂战争》以抒发他内心的喜悦: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土地革命开展至1930年上半年,邓子恢经过调查研究发现,1929年中共闽西一大分配土地时只在土地数量上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许多地主、富农保留了好田,而贫雇农分到的多是瘦田、差地。1930年2月,中共闽西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决定对现行土地政策进行调整:“分田方法以抽多补少为原则,抽出之田以肥瘦均匀为度,好田多者抽好田,坏田多者抽坏田。”这个调整实际上解决了土地分配中“抽肥补瘦”问题。同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土地法案》,以法律形式确立“抽肥补瘦”的分田原则。这是一部内容较为完备的土地法。同年6月,南阳会议通过《富农问题》《流氓问题》决议案,充分肯定了“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土地分配原则,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党的土地政策,对土地革命的深入和根据地的巩固起到重要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福建苏区40多个县、300多万农民分得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10多万工农子弟踊跃参军,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土地改革的成果。

 

版权所属:福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2025     闽ICP备07005638号

学院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永泰葛岭学院路1号

联系电话:0591-83909908     0591-8390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