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阅读 >
红色基因 | 《福建红色文化读本》(大学版)第9期:抗战硝烟中的血战与坚守
发布日期:2022-04-22 14:47:00
一、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
  福建是打破日军侵华计划的重要战场。在这场民族保卫战中,福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用血肉之躯、不屈之魂筑就钢铁长城,捍卫了民族尊严。
 
厦门儿童救亡剧团
 
(一)厦门:打响福建抗战第一枪
  厦门地理位置重要,扼守着华东、通往华南的海上要道,且国民党在厦门岛兵力薄弱,因而厦门成为日军的重要进攻目标。抗战期间厦门被日占领达7年之久,直至1945年10月3日光复。在厦门沦陷的艰难岁月里,中共厦门工委组织宣传工作团、慰劳工作团等,成立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活跃在闽南闽西各地,宣传党的抗日方针,动员民众抗日。中共厦门工委倡导成立的“厦门儿童救亡剧团”,到前线及海外进行义演,宣传抗战,历时3年多,演出数百场,邓颖超称之为“国宝”。中共漳州工委领导的“龙溪民众救国服务团”,先后在漳州、厦门、平和、南靖等地进行抗日救亡演出,并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抗日活动。厦门大学内迁长汀,成立了以校长萨本栋为名誉会长的长汀抗敌后援会,有力地推动了闽西山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厦门大学也因此获得“抗战期间东南最佳大学”之誉。
(二)福州:两次沦陷与抗争
 
福州各界群众举行抗日游行
 
  福州是福建省首府,是日军侵略东南沿海的重点地区,先后于1941年和1944年两次沦陷。日军侵占厦门、福州等地后,烧杀奸淫,无恶不作。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福建地方党组织广泛发动沿海民众建立抗日武装,在福建抗日斗争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1938年8月,在中共福州工委直接领导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福州总队成立,领导广大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活跃于福清、长乐、平潭的抗日游击总队连续取得了三溪袭击战和琅尾港伏击战的胜利。其中1941年8月的琅尾港伏击战,当场击毙日军官兵中岛中佐等42人,我方无一伤亡,是福建沿海抗日游击队战绩最大的一次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此役受到中共中央华中局和中共福建省委的表彰。
(三)永安:烽火岁月中的抗战文化中心
  1938年4月,福建省政府从福州内迁永安,永安成为福建省会长达7年半之久。永安是闽中地区的要地,位于福建省心脏部位,距闽东、闽西、闽南、闽北路程相当,西南接十年内战时期红色根据地,交通便利,群众基础好,便于全省抗战事业的开展。5月起,省政府移至永安古城的文庙内,40多个厅、处、局等机构挤进永安城,东南一带沦陷区不愿做亡国奴的抗战人士,尤其是进步文化人士也纷纷前来,20多家印刷厂源源不断向全国各地印刷发送各类抗战作品。偏僻的山城永安,一时成为“东南抗战文化”中心,成为与重庆、桂林齐名的国统区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
 
抗战内迁院校为福建教育留下火种
 
  在福建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隐蔽战斗在永安的共产党员、革命知识分子、爱国民主人士和台湾同胞团结合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进步文化活动,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和繁荣东南文化作出巨大的贡献。1938年5月至1945年10月,永安群贤毕至,他们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开展各种抗日文化活动。抗战时期,永安有大小专业出版社近30家,编辑单位近20个,新闻通讯机构4家,文化学术团体40余个,期刊130种,编辑出版800多种专著。戏剧团体有话剧团、评剧团、歌咏团等10多个。永安的教育事业得到很大的发展,新办了福建省立永安中学、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福建省立农学院等多所中高等院校,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
  交通闭塞、文化落后的永安山城,由于特殊的历史机缘成为我国东南半壁的文化人士荟萃之地。永安抗战文化活动贯穿整个抗战时期,其出版物之多,作者阵容之大,内容之广,战斗性之强,斗争之激烈,在东南各省可说是独树一帜。
二、共赴国难的海外赤子
  福建是中国第二大侨乡,闽籍华侨遍布于世界各地,但主要聚居在东南亚各地。抗日战争中,闽籍华侨追随共产党共赴国难,为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抗战爆发到1940年底,300多万福建华侨捐款将近1亿元,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救护车上千辆。据陈嘉庚回忆,菲律宾华侨捐款为南洋之冠,福建华侨的捐款占90%以上。1940年,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主席、晋江籍华侨李清泉,将其遗产中的10万美元捐献给祖国,被誉为是一位“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和“至死不忘救国的人”。饮誉全球的“万金油大王”、报业巨子胡文虎是闽西永定县下洋镇人,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慷慨解囊,捐助抗战和购买公债超过550万元,为华侨个人捐款之最多者。同时,南侨总会在陈嘉庚先生领导下,从1937年到1941年,抗日义捐达5亿国币,认购救国公债2.5亿元;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7辆、救护车1000多辆,还设立制药厂,为抗战供应药品;近4000名华侨司机、机工、医生、护士等回国服务;从1939年滇缅公路通车到1942年5月公路被切断为止,通过华侨车队运回抗战物资45万吨。
 
1940年3月,爱国华侨陈嘉庚(右三)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慰问抗战军民
 
  在支援祖国抗战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爱国华侨看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更多地支持与参加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1938年,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被迫撤到重庆。针对汪精卫等亲日派求和言论,10月26日陈嘉庚先生作为国民参政员,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提交了一份反对求和的30字电报提案,后被修改为“公务员不得谈和平”8字。这份电报提案,给国民党内妥协投降势力以当头棒喝,邹韬奋称此提案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闽籍抗日女英雄李林1929年回到故乡求学并加入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救亡青年团”,1936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4月在晋绥边区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壮烈殉国,年仅25岁。中共晋西北区党委机关报《新西北报》发表社论,称赞李林是“中国民族英雄的最光荣典型”。
  福建人民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荡气回肠的抗战诗篇。在这场伟大的全民族抗战中,福建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将永载史册。





版权所属:福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2025     闽ICP备07005638号

学院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永泰葛岭学院路1号

联系电话:0591-83909908     0591-8390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