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阅读 >
红色基因 | 《福建红色文化读本》(大学版)第8期:长征先锋与后卫(上)
发布日期:2022-04-12 12:00:00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指挥错误,拒绝毛泽东提出的将红军主力转到外线、运动歼敌的正确主张,致使红军陷于被动,屡遭失利。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及中央机关共8万多人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先后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向西突围,开始了长征。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重要始发地之一,英勇的福建儿女提供重要的人力保证和物质保障,为红军主力转移付出巨大牺牲。
(一)北上抗日先遣队:策应主力红军转移的长征前锋
  1934年7月,由红七军团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寻淮洲任军团长、乐少华为军团政治委员,从瑞金出发,挺进到闽浙皖赣国民党军重地发展游击战争。红七军团是在闽赣革命根据地建立的,6000多人中福建子弟兵就有3000多人。7月15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九军团在永安小陶镇石峰村及洪砂一线集结,举起北上抗日的大旗,并发布了《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等3个宣言书。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孤军深入,历时半年有余,横跨4省几十个县(其中福建20多个县),行程达2000多千米,宣传抗日,牵制国民党10多万军队,一定程度上策应了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和战略转移。虽然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围攻下遭到失败,没能实现直接对日作战,但是它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地方武装,推动沿途地区革命斗争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同时,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沿途留下了大批的伤病员,在福建就留下1000多名,这些伤病员大多成为当地红军游击队的骨干,在北上抗日先遣队帮助下成立的闽东独立师后来全部被编为新四军三支队六团投身到北上抗日的洪流中。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队旗
 
(二)松毛岭战役:红军长征前在福建最后一战
  松毛岭战役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在福建的最后一战,也是异常惨烈的一战,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宝贵时间。
 
中央苏区松毛岭战役纪念碑
 
  长汀县是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都——江西瑞金的东大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松毛岭位于长汀县东南,是中央苏区的东线门户。1934年8月中旬,蒋介石命令东路军向松毛岭逼近,松毛岭战役打响。第一阶段温坊战斗(1934年9月1日至3日)中,朱德亲任总指挥,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现场指挥、诱敌深入,全歼国民党东路军4000多人,这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一场出色的运动战,也是第五次反“围剿”中唯一一场大胜仗,意义非同寻常。第二阶段松毛岭阻击战(1934年9月23日至29日)中,蒋介石重新调整进攻部署。为配合松毛岭战役,各级苏维埃政府发动群众挖战壕、抬伤员、运物资、送茶饭。当时松毛岭附近几个村子“家家无门板,户户无闲人”——成年男子全部参加武装支前工作,门板都卸掉当作担架,就连少先队、儿童团也行动起来。战斗进行得空前惨烈,国民党飞机、大炮狂轰红军的各个阵地,松毛岭上一片火海。此时,红一军团已开赴江西兴国增援,坚守松毛岭的只剩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福建地方武装,30000余名红军将士和地方赤卫队坚持战斗7天7夜。为避免更大的伤亡,红军于29日晚被迫撤离松毛岭。松毛岭全线失守,红军将士、长汀地方武装战士及当地老百姓10000多人长眠于山岭间。
  松毛岭战役粉碎了蒋介石企图1个月内攻陷中央苏区的妄想,为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赢得宝贵时间。同时,温坊战斗胜利和松毛岭阻击战失利再次证明博古、李德“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为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提供了实践基础。
(三)长汀、宁化:红军长征始发地
  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书中写道:“红军说到它时,一般都叫‘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道路的尽头为止,其间迂回曲折,进进退退,因此好些部分的长征战士所走过的路程肯定有那么长,甚至比这更长。”这个“最远的地方”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零公里处、“红军长征第一村”——长汀钟屋村(今中复村)。长汀钟屋村是中央红军长征离落脚点最远的长征起始点。松毛岭战役后的第二天,即9月30日下午3时,红九军团从长汀的钟屋村出发,兵分两路前往江西瑞金,从此离开了中央苏区,踏上漫漫长征路。红九军团是中央红军唯一一支未前往江西于都集结出发长征的红军部队。长汀是红军的故乡,是红军长征的重要兵源地。例如在1934年5月红军长征前的“扩红运动”中,长汀县13天内就有800余人参军,被中革军委授予“红色‘五一’扩大红军模范长汀县”奖旗。长汀人民还加紧生产军需品,努力做好生产支前工作。红军斗笠厂9个月时间生产20万顶斗笠,确保红军长征时每人都有一顶“红军斗笠”。
 
红军长征“零公里处”
 
  万里长征在福建的另一个起点是宁化。宁化是中央苏区的东大门。1934年10月12日,驻防宁化县的红三军团第四师等部队,奉命从凤凰山经江西石城、瑞金向于都方向开进;10月16日,随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向西实行战略大转移。在那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年代,宁化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仅以人力为例,当时宁化有3.6万户、13万人口,先后参加红军的有1万人,平均不到3户就有1户是军属,每10人中就有1人参加红军,加上地方的赤卫队,全县的青壮年几乎全部上了前线,其中6000多人参加了长征,胜利抵达陕北的只有58人,99%以上的宁化籍红军牺牲在长征途中。目前登记在册的烈士3301人,其余的则成了无名英雄。




版权所属:福州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2025     闽ICP备07005638号

学院地址:福建省福州市永泰葛岭学院路1号

联系电话:0591-83909908     0591-83909902